J9九游会官方网站

健康学院教师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


[2022-12-19 10:20:49]

 2022年度,健康与社会关怀学院教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JCR 1区和2区)发表高水平论文4篇,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1篇。其中专业领域JCR 1区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篇(2篇为中科院分区TOP期刊),分别由肖瀛博士(以第一单位)在《Food Chemistry: X》期刊(2022,Vol.15,中科院分区TOP期刊)上发表了题为“Cinnamaldehyde microcapsules enhance bioavailability and regulate intestinal flora in mice”的研究论文、曲瑞丹老师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期刊(2022,Vol. 13,中科院分区TOP期刊)发表了题为“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tein-glutaminase from an isolated Chryseobacterium cucumeris strain and its deamidation application”的研究论文、庄海宁博士在《Agriculture》(2022,Vol. 12)期刊发表题为“Characterisation of pasting, structural and volatile properties of potato flour”的研究论文。此外,马长安博士和庄海宁博士分别在《Frontiers in Chemistry》、《Diversity-Basel》等JCR 2区国际期刊发表了2篇高水平论文。

本年度国际高水平学术论文发表数量创学院历史新高(其中1篇论文以一作者一单位发表于国际TOP期刊),促进了相关专业领域科研水平的提升。近年来,学院通过引育并举等措施,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随着学校教师分类评价管理与激励机制的落实,学院在抓好人才培养质量工作的同时,大力支持和倡导围绕“大健康”领域以“技术•应用•创新”为重点开展科研工作,营造了较为浓厚的学术氛围,激发了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突显教师分类管理下的教师学术能力和专业办学水平协调发展。学院近两年在科研项目与研究成果方面取得了较多的突破,基本形成了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格局,助力学校内涵建设质量水平的提升,为学校建成本科职业大学夯实了基础。

附JCR 1、2区期刊发表论文简介

l  Cinnamaldehyde microcapsules enhance bioavailability and regulate intestinal flora in mice (https://doi.org/10.1016/j.fochx.2022.100441

发表期刊:Food Chemistry:X(JCR应用化学学科 1区、中科院分区TOP期刊)

 1.png

       肉桂醛是肉桂等香料的主要活性功能成分,但其对肠道菌群可能有负面调节作用,同时由于其具有易挥发、不稳定的特性,影响了其体内功效,限制其作为功能食品原料的应用。该研究以β-环糊精包埋的肉桂醛微胶囊为研究对象,采用二代测序技术(Illumina MiSeq)结合代谢产物分析技术(GC-MS),探究了其对小鼠生物利用与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肉桂醛微胶囊可增加其生物利用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加拟杆菌门/后壁菌门的比例(B/F)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的相对丰度,并可提高粪便中丁酸等短链脂肪酸含量,对机体健康可能有积极的影响。研究为实现肉桂醛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tein-glutaminase from an isolated Chryseobacterium cucumeris strain and its deamidation application(https://doi.org/10.3389/fmicb.2022.969445

发表期刊: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JCR微生物学学科1区、中科院分区TOP期刊)

2.png

该研究从中国的土壤中筛选获得一株产蛋白质谷氨酰胺酶(Protein-Glutaminase,PG)的安全菌株,并通过优化酶的多级分离纯化策略,获得纯度较高的PG,且酶的回收率达到较高水平。并对PG进行酶学性质表征,揭示其最优作用条件及激活因子。研究顺应健康植物蛋白国际新浪潮,利用PG对植物蛋白进行脱酰胺改性,其溶解度、乳化性和发泡性显著提升,改性后的植物蛋白有望成为植物基冰淇淋、植物肉、植物基烘焙产品、植物咖啡乳、植物基新茶饮的新宠儿。研究为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基础理论依据,并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l  Characterisation of Pasting, Structural and Volatile Properties of Potato Flour (https://doi.org/10.3390/agriculture12121974

发表期刊:Agriculture (JCR 农艺学1区期刊)

3.png


马铃薯是世界公认的吃饱、吃好、吃健康的食物,马铃薯粉是其主食产品的重要原料;然而,由于工艺的变化,质量和风味会有很大差异。该研究通过比较新鲜土豆和5种不同脱水温度土豆样品的淀粉糊化程度、粘度、结构性质和挥发性成分等理化特征,探讨热风干燥(HAD)对土豆面粉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干燥温度的不同,马铃薯粉的糊化程度、粘度和挥发性香气成分变化显著,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脂质氧化、美拉德反应和热降解等原因导致风味成分增加。随着加工温度的升高,醛类、3,5-辛二烯-2-酮和E,E)-3,5-辛二烯-2-酮含量逐渐降低,呋喃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壬醛和2-戊基-1-呋喃含量增加。研究表明较低的HAD温度有利于马铃薯粉的品质和风味。该研究提供的信息对马铃薯面粉产品的进一步开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l  Molecular Characterisation of Wnt4 and Wnt16 in the Water Flea (Daphnia pulex) and Their Expression Regulation by Polystyrene Nanoplastics  (https://doi.org/10.3390/d14110962

发表期刊:Diversity-Basel (JCR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学学科2区期刊)

4.png


近年来,环境塑料特别是纳米塑料污染逐渐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热点之一。纳米塑料(NPs)对水体环境和人体健康会产生潜在影响,为了验证和解决NPs污染问题,通过研究水生生物与NPs之间的关系和某些基因的响应机制,并确定NPs的免疫生物标志物。本研究利用毒理学、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技术方法,获得了蚤状溞Dp-Wnt4(Wingless-Type MMTV intergration site family, mernbef 4)和Dp-Wnt16(Wingless-Type MMTV intergration site family, mernbef 16)基因的的cDNA序列,探究了两种基因对纳米塑料NPs的表达响应,完善了Wnt4和Wnt16在甲壳动物调节NPs污染中的重要作用,为后续研究纳米塑料对水生动物健康的影响打下基础。

l  Analysis of Volatile Flavor Compounds of Corn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by GC-MS and GC-IMS (https://doi.org/10.3389/fchem.2022.725208

发表期刊:Frontiers in Chemistry (JCR化学综合学科 2区)

5.png


为消费者喜爱的玉米产品的生产提供指导,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天然、水洗、漂烫、预冷、冷冻、蒸制、煮制、油炸、冻干等不同处理下玉米的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通过Venn图和相对气味活性值(ROAV)发现,正己醛、1-辛烯-3-醇、癸醛和2-戊基噻唑可能是玉米中存在的主要风味物质。此外,根据挥发性指纹特征和感官评价的香气特征,可将玉米分为4类,这与GC-IMS的结果一致。感官小组的结果显示,蒸、煮和油炸玉米比其他处理的玉米更受欢迎。该研究采用GC-IMS建立了一种快速的产品分类方法。